人在天地间,当然应该顺应天地阴阳之气升降、沉浮,万物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乃天之道。
中医养生的核心点:顺天时!
进入小寒,马上也就要进入三九(1月9号)隆冬了。寒是冬季的特征,属极阴之气,主收藏凝滞。这也就决定了,小寒的养生特点是:敛精藏气,扶元固本,滋阴润燥。
敛 精 藏 气
寒气通于肾,三九隆冬寒气最重,而肾为水脏,其性为寒;此时天时的寒气和人体之肾,两寒相逢,雪上加霜,肾阳易受伤损。
肾阳受损,不仅各种虚寒之证接踵而来;更为重要的是还造成春天肝木生发无力,影响全年!
因此,冬天我们一定要“避寒就温”保护好我们的头、脖子、后腰、腹部和双脚免受风寒的侵袭。特别是双脚和后腰,一受寒,肾阳直接受亏。
头,为诸阳之会,头受寒影响阳气生发;老年人或者其他身体虚弱者出门务必戴帽子,护住后脑勺和耳朵。
脖子,风从项后入,脖子皮薄肉少很容易受风寒侵袭。脖子受寒直接影响督脉的气血运行,这时出门戴上围巾最好,特别是本来肩颈疼痛的艾友。
腰为肾之府,后腰受寒,肾脏的住的宫殿都是寒凉的,肾会有生气?强腰就是强肾,腰要暖,为补肾第一要务!
脚,寒从脚底生;脚上的肾经和膀胱经受寒,肾阳必萎。
因此,冬天泡泡脚、搓搓脚、搓搓后腰,是非常好的护阳养阳的养生方法。
滋 阴 润 燥
冬天毛孔闭合,阳气内敛,容易瘀而化火,因此,要滋阴、养阴,以防虚火伤阴,因此推腹是很好的方法,可以让身体整个气机顺畅。
做艾灸的朋友 ,特别的是本来就阴虚的艾友们!
1,艾灸人自己的饮料:一杯温热的蜂蜜水;
2,艾灸人必备的动作:泡脚、搓脚(身体发热就好,忌出汗)
3,我们也可以通过饮食来调整:蜂蜜、柚子、银耳、木耳、芝麻、莲子、百合都是滋阴的。
最近要很多内热大的艾友每天一小碗银耳羹,不用加其它材料,一直吃到立春;开水蛋也是极好的。
4,如果你是艾灸达人,早上给自己煮一碗“小米山药粥”,即滋阴又健脾胃!
5,滋阴的穴位:三阴交、太溪、涌泉穴、复溜穴、照海穴.....或灸或按揉,只要天天做也是滋阴。
艾灸人必备的动作:泡脚、搓脚、艾灸涌泉、太溪穴,不仅滋阴;还防足下之寒,因此大家天天做一做,是应该的。
防 病
一月又称“夺命月”,因为三九,小寒,大寒都在这个月。中医讲:寒性凝滞,则使经脉气血阻滞不通,最容易诱发心脑血管问题,突发猝死。因此气血亏虚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防寒!晚上睡觉之前或者早上起床之前,揉一揉手腕,这里有心脏的救命穴“内关穴、阴郄穴、鱼际穴”起到调理心气、活血通络的作用。
最为关键的是:你自己的救命药要随手可得!老年人最好不出门,一定要出门,等中午以后在出门,出门时戴好帽子围巾就大有必要了。
老年人每天灸灸:足三里、悬钟穴各20分钟,预防中风等脑血管疾病。
如果心脏供血不好的,每天灸灸内关穴、公孙穴各20分钟,增加心脏供血,预防胸闷气短和脑梗。寒性收引,会令筋脉拘挛抽搐,关节屈伸不利。这时不做好避寒就温,“颈肩腰腿关节痛”的老毛病、新问题都会出现。
不过,这些“颈肩腰腿关节痛”的问题处理起来也简单,艾条直接灸疼痛点,不方便艾灸肩颈后背的,就灸后溪穴左右各20分钟。
三七粉对上面的问题都很好!
小寒节气灸
冬季的寒冷又最易伤肾,还影响关节筋脉的屈伸及心脑问题,还有情志方面的问题,比如抑郁。所以,小寒节气灸很关键。
艾灸取穴:
大椎、中脘、关元、膻中 、太溪穴
艾灸时间:
每天一次,每次每穴20分钟,艾灸2天休息1天。
小寒关键词
老年人要自保 早睡晚起不出门 先揉手腕再揉腹 闭目养神晒后背 芝麻核桃润肠道 泡脚暖身促睡眠 少盐多苦多喝水 白菜萝卜养天年(文章转载自公众号)

扫一扫,加关注,了解更多资讯! |